9月,上汽乘用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零售超9.7萬輛,同比增長超52%,環比增長超37%,創下年度新高。
其中,近期上市的兩款重磅新車——全新MG4與榮威M7 DMH成為最大功臣。
具體來看,全新MG4預售24天累計訂單超過4.5萬臺,上市首月賣出11789臺,直接帶動MG品牌9月零售同比大漲超123%,環比勁增超115%。

M7 DMH則在預售首周訂單過萬,上市僅半個月就助推榮威零售同比增長超37%、環比增長超8%,讓外界重新看到了榮威的生命力。
要知道,從2019年開始,榮威的銷量便持續走下坡路,從巔峰時期的45萬輛,下滑至去年的13.8萬輛,跌至谷底。
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榮威M7 DMH的上市與熱銷,榮威正在重新找回節奏。
01
錯失新勢力爆發紅利
回顧榮威的發展,讓人頗為唏噓。作為互聯網汽車的開創者,它卻錯過了中國新能源車爆發的黃金五年。
2016年,橫空出世,一句“你好,斑馬”,正式拉開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序幕。那時,緊湊級SUV市場戰火正酣,榮威RX5月銷量卻能夠多次突破2萬輛,影響力可見一斑。

然而,當“智能化”真正成為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最重要的增量動力來源,這個昔日王者卻沒了聲音。
過去幾年,榮威在新能源汽車崛起的浪潮中顯得轉型遲緩,逐漸錯失了早期的市場領先地位。
對于這一變化,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的回應頗為坦然,他表示:“所有的發展不會直線發展,人生是這樣,企業也是這樣,一定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
去年8月,俞經民重回上汽乘用車,接過了“救火隊長”的角色。
多年前,他曾帶領團隊創造了榮威RX5的榮光;如今,他需要帶領榮威完成一次更艱難的“二次覺醒”。
02
榮威重新梳理爆款邏輯
榮威M7 DMH是榮威品牌重新找回節奏的關鍵一子。

上汽集團對此也高度重視。有媒體報道稱,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參與了包括MG4、榮威M7、智己LS9、尚界H5等多款重點車型的開發決策。
具體到榮威M7 DMH上,這款新車有何亮點?背后又體現出上汽乘用車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
最大的改變是上汽乘用車團隊對于爆款方法論的更新換代,俞經民用了一個極具象征意味的比喻:
“這個車的顏值就是1,后面要去加0,和每個人的身體是1,后面去加0,才是生活的大美好。”
他所說的“1”,其實可以理解為產品的核心價值——設計、技術、品質,是一款新車能夠“立得住”的基礎。
而“0”,則代表體驗、價格、服務等延伸價值——是在“1”之后疊加的動力。
換句話說,榮威希望通過一個堅實的產品“1”,去延展出多個用戶認可的“0”,構建出“大美好”的完整體驗。
而榮威M7 DMH,正是這個邏輯的集中體現。

新車以160km純電續航、mCDC動態懸架、AI預瞄系統、全景沙發躺椅、慕斯舒壓座椅等高規格配置,樹立了10萬元級家轎的新標桿。
更具突破性的是榮威提出了“五大件終身質保”,將保障范圍從行業常見的三電系統擴展至發動機、變速箱、驅動電機、驅動電機控制器、電池包五大混動核心部件。
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錢漾進一步解釋了榮威敢于承諾的底氣,主要來自于用戶需求的精準回應、產品品質的絕對自信以及上汽體系對質量的一貫堅持。
這讓榮威M7 DMH成為同級中唯一敢用質保立信的混動轎車。

在俞經民看來,榮威要做的“豪華”,不是價格堆砌的昂貴,而是更貼近日常的真實感受。
正如他所說:“豪華不光是看上去貴,還要坐上去要爽,要舒服。”
這背后,是榮威對“豪華平權”“顏值平權”“科技平權”的新理解,就是要讓更多用戶以合理的價格,享受到真正的品質體驗。
03
從內到外的改變
除了爆款方法論,榮威也正在從體系上進行徹底重組。
“馬上我們有實體的營銷公司誕生,成為國內的CBG。”不久前,俞經民在榮威M7 DMH上市發布會后首次對外透露,上汽乘用車營銷體系正在進行內部大調整。
他強調,這次銷售網絡的突破不會甩掉經銷商,首先自己要先To C,才能帶著經銷商to C。
新的營銷公司有新的企業組織架構,但是底層的核心方法論沒有改變,還是要把產品、營銷、銷售結合起來。俞經民形容這套體系是“力出一孔”。
簡單來說就是,只有讓產品、市場、銷售同頻,往一處發力,榮威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恢復。
與此同時,截至9月,榮威品牌新增4S店及體驗中心共計252家,專營店111家,并將設立超過100家快閃店。
渠道是優質產品與體驗能夠觸達的關鍵,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渠道就是“路”。
看上去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轉變,但面對榮威M7 DMH限時8.58萬元起的定價,很多人心中仍然有疑問:“這么做還能賺錢嗎?”

俞經民解釋了背后的考量,一是為了用戶,目的是給用戶在這個價位提供一個不用糾結的從容選擇。
“三個好不夠,再加一個價格好。王炸都是為了什么?首先為了用戶,在10萬起,有那樣的選、有這樣的選,你不要糾結了。”
其次是為了合作伙伴。“有一段時間我們量比較小,汽車工業你不能量小,量小會活不下去。你怎么能夠榮、怎么夠威?你一定要上量,無論是我們的供應商,還是我們的經銷商。”
這句話表明,榮威M7 DMH驚喜定價的背后,不僅是讓主流家庭真正享受到技術紅利,也是為了讓自己和經銷商活下去。
更重要的是,從榮威M7 DMH開始,榮威開始重新回歸用戶導向。

俞經民表示,自己樂于與媒體及年輕人溝通、收集反饋,原因在于,“不要卡拉OK,要真知灼見,真正讓用戶開心,用戶大美好,才是榮威的大美好。”
他的這一觀點很快就得到了驗證。在2026年購置稅技術要求方案出臺前,榮威M7 DMH就率先全系標配大電池,且售價還與對手的小電池版本基本持平。
這一布局得以讓榮威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占據先機。因為從明年起,小電池插混車型將失去購置稅減免資格,友商的小電池車型勢必要在今年底前清庫,節奏受到影響。而榮威則能從容應對,持續拉升榮威M7 DMH的銷量——相當于比對手早了三個月就完成產品切換,
04
駕仕結語
最后再來聊聊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為什么榮威能夠提前布局?
其實從之前的分析能看出來,榮威并不是真能“未卜先知”,不會提前就知道政策有變。更關鍵的原因在于,這次它能站在用戶立場思考需求——現在榮威的組織架構和高管的思路,都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
用戶需求影響了榮威M7 DMH的定價和產品定位,榮威摸準了用戶想要大電池插混轎車的心理,這樣用車時才能感受到新能源車的好處,而不只是把它當油車開。

如果榮威沒有這樣的改變,還會跟著頭部車企的產品策略走:別人做小電池、搞低價配置,它也跟著學。這樣的結果是一旦遇到政策突然調整,肯定會很被動。
顯而易見,如果只當追隨者,榮威沒法再次崛起,而只有真正站在用戶的立場,跳出追隨戰略,榮威才能第二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