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2025年進博會落下大幕。作為參展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的一屆進博會,一方面充分體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強大“磁吸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外資品牌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與信心。
在汽車領域更是亦然。近年來,伴隨電動化與智能化成為主流,中國汽車市場走出了一條令全世界矚目的創新道路。數據顯示,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品牌的滲透率持續超過50%。另一方面,外資品牌面對中國用戶對于智能化的新需求,選擇了不同應對道路,其中不乏因持續觀望態度錯失發展機會的情況。
大眾汽車集團則是“第三條道路”的代表,作為最早將“在中國 為中國”作為戰略方向的全球汽車企業,大眾選擇依靠本土化優勢,深耕中國市場,并快速完成“大象轉身”。顯然,這一積極進取的戰略選擇,正在迎來初見曙光。

2025年進博會,作為八年進博“全勤生”,大眾汽車集團按時“打卡”進博會的意義,從來不只是產品展示,更是對于中國市場堅定承諾、持續推動轉型發展的集中彰顯。
這次進博會,從前瞻技術到交付產品,從到跑車,大眾汽車集團像四十年前進入中國市場一樣誠意滿滿,用德國工程師的精益求精,搭配中國伙伴的全力以赴,顯現出龐大汽車帝國的與時俱進,也更契合當下中國年輕人正在踐行的第五消費時代。
不變的是,大眾汽車集團的硬核產品力。今年進博會上,大眾汽車集團四大品牌的八款車型同臺登場,不朽經典與創新智能網聯技術在此交融。這強有力地證明集團始終能以強大的品牌與產品矩陣,全面滿足客戶多樣需求,更展現出大眾汽車集團在華戰略轉型已駛入成果“交付模式”。
變化的是,一個更加年輕、時尚與創新進取的大眾汽車集團躍然展現在中國用戶面前。從展臺涉及,到貫穿進博會全周期的“眾說進博”,大眾與年輕人的交流越來越同頻。來自同濟大學的邵同學在“眾說進博”新生代篇中就表示:“大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這次進博會給我的感覺是‘熟悉的品牌+陌生的驚喜’。”

作為陪伴中國60、70、80乃至90后成長的大眾品牌,正在00后的世界里種下新的種子,正是這樣的融入與進取,讓大眾汽車集團有機會,在最為殘酷的中國汽車市場競爭中雖遇挑戰,但總會迎來希望。
經歷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變化期,大眾汽車集團仍然是最穩健、最進取,也是最“中國”的全球汽車品牌,從與中國造勢新勢力代表的深度合作,到最早研發中國專屬架構,本次進博會,大眾又宣布,為中國市場打造首款自主設計與研發的系統級芯片,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枚真正意義的“大眾芯片”。
從產品上,大眾還是那個嚴苛的全球汽車工程師;從溝通上,大眾越來越會與中國消費者“玩”在一起,滿足中國汽車消費中最重要的“情緒價值”。大眾在中國開啟的全新四十年,恰逢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一切美好都剛剛開始。

為此,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專程到訪中國,與集團中國區管理團隊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在充滿活力且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中,如何持續推進并深化集團的戰略轉型。奧博穆表示:“本屆進博會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堅定深耕中國市場、堅持長期投入的又一力證。秉持‘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大眾集團近年來持續投資強化本土研發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