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馳EQE轎車與EQE SUV計劃2026年停產的消息,引發了不少關注——這兩款車型2021、2022年才陸續發布,生命周期相對較短,今天咱們就客觀梳理下背后的邏輯,也結合國內市場聊聊實際情況。

先看咱們國內市場的表現,目前EQE系列的銷量確實未達預期。2025年1-7月,EQE轎車售出866輛EQE SUV售出1713輛,月均銷量都不到300輛。為了貼合市場需求,終端也推出了較大力度的優惠,比如原價47.8萬的先鋒版,目前價格調整至25萬左右,但即便如此,市場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部分門店已進入庫存清理階段,暫時不再接收新訂單。

從產品層面來看,這兩款車型面臨的挑戰,其實也是不少傳統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續航與智能化的適配性。以美規車型為例,EQE的EPA續航為220英里(約354公里),這個表現放在當前電動化市場中,確實與消費者對長續航的需求有差距——比如國內的蔚來ET7,CLTC續航達到530公里,還搭配了換電技術,補能便利性更突出。智能化方面,EQE的車機響應速度、語音交互體驗,與國內新勢力車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像享界S9增程版這類車型,不僅標配華為ADS 3.3高階智駕,支持無圖城市領航,價格還控制在31萬以內,綜合產品力更貼合國內用戶對智能出行的需求。


第二是產品定位與設計的市場契合度。EQE起售價折合人民幣約47萬,這個定價區間與同級別國產中大型電動轎車相比,價格門檻相對較高。設計上,其 “流線型” 風格與部分消費者對奔馳經典豪華感的期待有所差異——比如國內市場上,小鵬P7i的溜背轎跑設計、極氪001的獵裝風格,更符合當下年輕群體對 “豪華+個性”的需求。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奔馳已明確后續將推出純電E級,計劃回歸經典三廂設計,并強調 “彰顯身份的軸距”,這一調整或許是為了更好貼合用戶對奔馳豪華屬性的認知。


第三是戰略迭代的節奏問題。據悉奔馳原本計劃通過EVA平臺對EQE進行升級,后續調整為押注全新800V MB.EA平臺,這種技術路線的調整,本質是為了適配更高階的電動化需求(比如更快充電效率、更兼容智能駕駛硬件),但短期內可能讓部分消費者對現有車型的后續維護、技術迭代產生顧慮。相比之下,國內品牌如蔚來的NT2.0平臺、小鵬的SEPA 2.0“扶搖” 架構,技術路線更穩定,迭代節奏也更貼合市場預期,這也讓消費者在選擇時更有安全感。


另外,奔馳提到EQE系列將由后續的C級、GLC電動車間接替代,同時純電E級也在規劃中——這種產品矩陣的調整,其實是為了優化電動化產品線,避免定位重疊,不過后續新車型的定價、產品力如何平衡,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市場反饋。


其實客觀來說,奔馳此次停產EQE系列,更像是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的一次“主動調整”——畢竟電動化市場變化快,及時優化產品路線,也是為了更好適應行業趨勢。現在國內消費者選電動車,早已不只看品牌,而是更看重續航、智能、性價比的綜合表現,這對所有品牌都是考驗。
那你們覺得奔馳這次的產品調整思路怎么樣?后續純電車型能不能更貼合國內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