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國汽車行業正處在震蕩期:一邊是燃油車市場 “價格戰” 持續蔓延,傳統車企面臨存量競爭壓力;另一邊是新能源高端化賽道崛起,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成為破局核心。在此背景下,江淮汽車的業績表現始終備受關注 —— 盡管短期內受尊界超級工廠固定資產投入、研發費用高增等因素影響出現虧損,但這種 “投入期陣痛” 恰是成長型車企向高端化轉型的典型特征,正如賽力斯在問界系列爆發前也曾經歷多年虧損周期。

2025 年三季度,江淮汽車交出了一份頗具拐點意義的成績單:單季營收 115.13 億元實現同比 5.5%、環比 20.4% 的雙增長,毛利率提升至 10.83%,高端品牌尊界 S800 上市 4 個月大定突破 1.5 萬臺,傳統商用車與出口業務亦保持穩健增長。這份數據背后,不僅是短期業績的改善,更折射出 “高端突破(尊界)+ 基盤穩固(傳統業務)” 雙引擎的初步見效,以及與華為、寧德時代深度綁定的長期價值。

一、三季度數據破局:拐點信號的核心佐證
2025 年三季度成為江淮汽車轉型的關鍵分水嶺。財報顯示,公司單季營收達 115.13 億元,實現 5.5% 的同比增長與 20.4% 的環比躍升,這一增速在車市價格戰背景下尤為亮眼。這一環比增長超過兩位數的表現,在汽車行業價格戰持續、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大背景下尤為難得,成為江淮汽車業績拐點的核心佐證。

二、雙引擎驅動:短期業績改善的根本原因
(一)高端突破:尊界品牌的價值重構
尊界 S800 的市場表現成為破局關鍵。這款定價 70.8 萬 - 101.8 萬元的旗艦車型,上市 4 個月大定突破 1.5 萬臺,成功切入豪華新能源市場。其背后是江淮與華為的深度協同:聯合打造的超級工廠通過華為 iDME 技術實現每秒 30 萬條數據采集,數字孿生系統覆蓋全生產流程,大大提升制造精度與效率。341 項申報專利加持的技術實力,更讓尊界成為 “專利密集型產品” 的代表。

(二)基盤穩固:傳統業務的壓艙石作用
在高端突破的同時,商用車與出口業務構筑起穩固基本盤。2025 年前三季度,皮卡銷量達 4.5 萬臺穩居行業第二,新能源輕卡1-9月銷量超1.5萬臺,同比增長62%,居行業第三;國際市場成功打造5個年銷超萬臺市場,形成2個年銷8萬臺地區,中高端輕卡出口連續十四年居行業第一。

三、生態綁定:長期增長的確定性基石
與華為、寧德時代的 “鐵三角” 合作,構建起穿越周期的競爭力。與華為的合作已超越技術供應,延伸至組織體系層面:江淮汽車全面對標華為,全力推進流程化組織變革和數字化的賦能,系統開展了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LTC(線索到回款)組織架構流程變革,牽引人力資源、運營、財經、IT等多領域變革,全方位保障尊界品牌的商業成功。這種 “伴生式成長” 不僅成就了尊界,更實現了企業能力的底層升級。

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則筑牢能源根基。雙方致力于聯合打造先進動力電池產品,在前瞻研發、新技術和新材料應用方面深度協同,共同打造技術領先一代的動力電池解決方案,塑造技術品牌;推進新模式動力電池產品的合作,共同開展平臺化車型研究,聯合攻關,共同挖掘用戶使用場景,尋求商業落地機會。這種從供需關系到創新聯合體的升級,既保障了電池供應安全,更掌握了新能源核心技術的定義權。
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印證了長期主義決心:2025 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超 30 億元,同比增幅超 30%,占營收比重突破 10%,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四、拐點之后:買入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江淮的轉型軌跡與賽力斯高度相似:后者在連續虧損后,憑借問界系列實現 2025年前三季度53.12 億元凈利潤的爆發,而江淮正處于相似的突破前夜。當前股價較年中漲幅達 50% 的市場反應,實質是對其質變邏輯的提前定價。

面向未來,“十五五” 規劃勾勒出清晰藍圖:研發投入強度將超過銷售收入的8%,,力爭在“十五五”中期實現百萬銷量、千億營收的目標。從 61 年造車底蘊中汲取的制造基因,疊加智能化時代的生態優勢,江淮正完成從“傳統車企”到“科技型企業”的蛻變。
結語
三季度的業績反彈絕非偶然,而是 “戰略定力 + 生態紅利 + 能力沉淀” 共同作用的結果。尊界的高端突破驗證了產品升級的正確性,傳統業務的穩固保障了轉型的安全性,而生態合作則打開了成長的天花板。如同春寒中的新芽,短期虧損掩蓋的是質變前夜的能量積蓄,江淮汽車已然站在業績爆發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