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最近的熱點,被東風汽車的“這盤棋”刷屏了。從9月底到10月初,東風進行了一場橫跨多個業務板塊的人事大調整,這可不是普通的人事輪崗,而是東風為了應對汽車行業大變局下的一盤大棋。
先來看看都換了哪些人
這次調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東風科技換帥。10月1日,47歲的高守武接替56歲的葉征吾,成為東風科技新任總經理。高守武可不是什么空降兵,而是在東風體系內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老東風",從傳動軸公司到東風鴻泰,再到零部件事業部,他在零部件領域摸爬滾打了20多年,是個真正的行家里手。

為什么要換他上?
這里有個關鍵信息:東風科技被定位為"東風公司零部件業務整體打包上市的載體"。很明顯,他們就是要把零部件業務做大做強,將來可能要獨立上市。這就需要一個既懂業務又懂經營的人來帶隊,高守武顯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在科技這個高端電動品牌上,東風選擇了年輕化的領導團隊。80后的萬良渝從營銷負責人升任總經理,這個決定很有意思。萬良渝是從營銷一線成長起來的,他特別懂年輕人喜歡什么,在猛士科技做CMO期間,搞過不少創新營銷活動,比如和戶外運動品牌合作、做高端社群營銷等等,給猛士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讓他當總經理,意味著東風希望把營銷思維貫穿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的全流程中,真正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說白了,就是讓更懂年輕人的人來造車給年輕人開。現在受華為、小米等企業的沖擊,傳統車企在轉型,行業也在轉型。不少傳統車企開始研究他們的模式,如華為的IPD與IPMS模式,從用戶洞察到產品定義,從研發生產到營銷服務等等,確保了各環節深度耦合,這樣才能像余承東、雷軍一樣,把故事講到心坎,畢竟這個環節都是基于用戶需求來的。
同時,東風還提拔了一批年輕干部到總部關鍵崗位。比如陳雪松,他是2018年東風十大青年明星,被任命為人力資源部高級管理人員處總監。這個小伙子很有意思,他對工作的理解是:"工作最重要是專業和靠譜。專業源自學習、基于積累、成就事業。靠譜需要責任與擔當!"

這種理念恰恰是東風在當前轉型期最需要的工作態度。他的晉升也代表了東風用人理念的變化,更看重專業能力和實干精神,而不是論資排輩。
把分散的力量攥成一個拳頭
東風這次變革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成立了躍創科技有限公司。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科技感,但就是把原來分散在各個子公司的零部件業務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零部件平臺。
為什么要這么折騰?我給你打個比方。原來東風內部,整車和零部件業務就像是幾個獨立的部門,各干各的,有時候甚至會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通過整合,東風希望能夠實現資源共享、避免內耗,形成合力。
躍創科技有個"6+3+N"業務布局,重點發展動力總成、能源生態、熱管理、智慧座艙、智能底盤和智能駕駛六大系統。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技術領域,相當于汽車的"心臟"和"大腦"。舉個例子,智新科技(專門搞動力總成的)換上了新領導,新領導的任務很明確:要強化自主掌控,加速構建核心優勢。這意味著東風要自己掌握關鍵技術,不能再過度依賴外部供應商。就像一個人要想真正強大,不能總是靠外援,得自己有過硬的本事。
這種整零協同的模式可不是東風獨創的。大眾汽車早在2019年就開始整合零部件業務,吉利汽車在2023年也成立了零部件集團。這說明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整零關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整車企業需要更深度地掌控核心技術。

既要加速跑,也要注意別摔跤
在大舉推進轉型的同時,東風也沒有忘記控制風險。東風資產管理公司換上了新的領導班子,新領導被要求"強化風險防控,建強管理體系"。
這是因為汽車行業的轉型需要花大錢。比如大眾汽車計劃在電動化轉型上投入超過500億歐元,相當于好幾千億人民幣。東風既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研發和產能建設,又要確保財務穩健,避免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
這種"既踩油門又踩剎車"的做法,體現了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審慎和穩健。畢竟,轉型不是冒險,而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向前邁進。從國際經驗看,一些新造車企業因為過度追求速度而忽視風險控制,最后陷入了經營困境。東風的這種做法,既是對企業自身負責,也是對國有資產負責。
為什么要這么大動干戈?
東風如此大動干戈,背后有著深刻的行業邏輯。首先,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正在重塑整個行業,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一樣,新能源汽車正在重新定義汽車。如果你不跟上時代,就會被時代淘汰。
其次,市場競爭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除了傳統車企之間的競爭,還有來自造車新勢力的挑戰。理想、蔚來、小鵬等企業已經在特定細分市場建立優勢,比亞迪在電動車領域更是遙遙領先。東風要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做出改變。

第三,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空前凸顯。在燃油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是核心;在電動車時代,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成為新的核心;在智能車時代,軟件、算法、芯片又成為競爭焦點。東風通過這次調整,就是要解決這些挑戰:通過整合資源提升效率,通過年輕化團隊增強活力,通過聚焦核心技術創新競爭力。
當然,盡管可能會面臨諸多挑戰,但東風的這次調整還是值得期待的。通過整零協同、年輕化用人、風險控制等多方面的措施,東風正在構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模式。
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得到有效執行,東風有望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重新確立市場地位。更重要的是,作為國有大型汽車集團,東風的成功轉型將為中國汽車產業提供寶貴經驗。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東風汽車的轉型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發展,也關系到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升級。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的時代浪潮中,東風汽車正在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以戰略的眼光布局未來。

這場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重構,不僅將決定東風汽車的未來,也將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參考。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這家老牌汽車國企如何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總之,東風汽車的這次人事調整和業務重組,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從高層人事變動到組織架構調整,從整零關系到資產管理,這一系列變化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目標——打造適應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核心競爭力。這場變革體現了東風汽車作為傳統車企的自我革新勇氣,也展現了國有企業在面對產業變革時的戰略思考。無論結果如何,這種勇于變革的精神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