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的生命力,從來不取決于能源形式,而在于是否能精準擊中用戶對當代豪華、高價值、審美自信的核心需求。
敦煌,全世界唯一匯聚了“四大文明”的歷史重鎮,這里藏著時間的密碼,每一粒沙都包裹著文明的重量。9月23日,吉利中國星全新東方曜系列選擇以敦煌鳴沙山為背景,進行了煥新上市,在大漠沙丘與月牙清泉的見證下,吉利中國星也成為了這片歷史文化厚地漫長敘事中最新的一行注腳。
吉利中國星與敦煌的同框,背后所代表的,其實是中國車企的戰略自信和文化自信。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突破140萬輛,全品類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0.4%,而由星瑞、星越L、博越系列、帝豪系列、繽越系列等明星燃油車型組成的“吉利中國星”,不僅穩居中國品牌燃油車銷量榜首,更取得了逆勢同比增長21%的亮眼成績。截至目前,中國星星瑞、星越L系列累計銷量突破162萬輛,成為10-20萬元燃油車市場中,最快突破百萬銷量的中國品牌高端車型系列。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數據上漲,而是一個足以改變汽車市場格局的信號。時代變了,自主品牌在用“中國設計方案”掀桌,而中國星則是這狂飆巨浪中一顆最耀眼的星。當行業高呼燃油車將死時,它用實踐證明燃油車的生命力不在于“能源形式”,而在于“價值重構”,用文化觸達情感,用技術提升體驗,用高價值打破刻板印象。
這種“不論能源形式,深耕用戶真實需求”的設計策略,或許能讓更多品牌意識到,無論是新能源還是燃油車,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才是永恒的賽道核心。
中國豪華有自己的答案
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過去一百多年內燃機統領江湖的時代,汽車工業領域的規則和標準,基本是由歐、美、日輪流“霸榜”。
但在過去的短短三年時間內,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從2022年的49.9%,一路飆升到了今年前8個月的64%。不斷刷新的數據背后,也意味著固有的格局正在被迅速打破,中國汽車產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強勢崛起。

“誰掌握標準,誰掌握市場。”一個多世紀以前的這句名言,正反說都同樣適用。市場主導權正在出現更迭,曾經習慣于跟隨世界的中國汽車,如今正以全域創新,引領全球行業變革,對市場標準重新改寫,推動人們重新審視汽車。
此次在敦煌發布的中國星全新東方曜系列,用一套清晰的設計邏輯,刷新中國燃油車豪華新標準,在曾經合資品牌的腹地開辟出一條“中式豪華”新賽道。
在設計上,吉利中國星東方曜系列以敦煌美學為筆,寫出也寫透了燃油車設計的東方氣韻。
東方曜系列內飾以匠心細節為魂,將敦煌文化融入日常出行生活,用“鹿躍星辰”3D鐳雕呼應敦煌九色鹿的“守護精神”,以“月泉玉樽”水晶擋把復刻月牙泉的靈動形態,“琉璃溢彩”256色氛圍燈模擬敦煌壁畫的光影層次,“鳴沙流金”環保麂皮材質則傳遞大漠的溫潤觸感。每一處細節,都是讓敦煌美學走進現實的落地,還原敦煌文化中匠心細節帶來的極致感受。

以車為媒,將最具東方文化氣韻的文化符號,深度融合現代科技,為符合國人審美的“中式豪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在對豪華感的營造和表達方面,吉利設計團隊最近幾年已經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邏輯。用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設計全球負責人陳政的話說,“吉利目前的設計邏輯遵循著‘8515原則’,85%的繼承,15%的創新”。在這套設計標準之下,吉利當下所設計的每一款產品,都始終堅持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并開創出了專屬的「中國設計新范式」。
在合資品牌長期主導的燃油車市場,中國星系列的成功,從設計層面看也是“文化賦能、經典賦能、傳承賦能”的勝利。它跳出了“模仿歐美設計、只有單一設計標準”的陷阱,將東方美學與現代用車需求深度融合,構建起獨特的品牌認知體系。

所以,回到“什么是豪華”這一問題,從西學中用到“中國方案”,一個由中國汽車掌握話語權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中國方案”的內核:以高價值贏戰
值得一提的是,當80%的車企都在認定“燃油車將死”的論調,而不再投入資金和精力去押注燃油車時,吉利卻選擇了“雙線并進”,在推進新能源的同時,持續投入進化燃油產品線。
東方曜系列的推出,正是這一策略的體現。
銷量也給了最好最有力的反饋。今年1至6月,吉利燃油車賣出68.4萬輛,同比上漲8%。同期,中國燃油車銷量同比減少1.8%。而吉利的燃油車板塊,正是由“中國星”系列主打,在過去的8年,中國星常年穩居中國品牌燃油車銷量榜首。

而吉利中國星也以實踐回應了一個答案,燃油車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能源形式,而在于價值創造。
在中國星的設計方案里,高價值從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拆解在設計、技術、文化每一處細節里的“體驗同強”,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底層邏輯,把中式豪華的“高價值”轉化為可觸摸、可感知的用車體驗,這正是賦能中國星能在10-20萬元合資腹地撕開缺口的核心底氣。
厚重的文化底蘊只是中國星“中國豪華”核心魅力的其中一方面,這份“高價值”,首先藏在“文化賦能實用”的設計巧思里。比如車身的“鐵線描”車窗線,既復刻了敦煌壁畫“唐人線畫,流動如生”的藝術精髓,又以“強弓滿弦”的動態輪廓優化了車身空氣動力學,讓美學設計同時服務于降低風阻、提升行駛穩定性的實用需求;每一處文化元素,都最終落回到“讓用戶用得舒服、看得心動”的價值上,這才是中式豪華“文化賦能”的真諦。

這份“高價值”,更源于“設計自信打破壟斷”的底層邏輯。過去,合資燃油車的“豪華”定義權掌握在歐美品牌手中,設計語言多是“張揚線條+金屬飾條”的西方審美。而中國星以“8515原則”適配現代需求,構建自己的設計體系。
讓“中正大氣”的前臉借高直格柵傳遞“以正為綱”的東方氣度,既符合國人對“莊重可靠”的審美期待,又區別于炫技式的浮夸;星越L·東方曜的“不怒自威”與星瑞·東方曜的“慈眉低垂”,雖風格不同,但都以“神情化設計”傳遞東方審美里的“形神合一”,讓車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有情感溫度的伙伴。
這種只服務時代需求、用戶需求、不隨波逐流的設計自信,讓中國星的“高價值”多了一層“文化認同感”,而這也正是合資品牌永遠無法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中國豪華的答案,是中國星這樣“以用戶體驗為錨,用文化做靈魂、用技術做骨架”的精準落地。當每一處細節都在回答“如何讓中國用戶坐上更懂自己的精品車”,中國星的“高價值”自然成為擊穿合資壁壘的底氣,也讓中式豪華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答案。
而這一切“高價值”的背后,是吉利39年造車積淀的匠心支撐,更承載著“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的信念,當“盛世豪華”的中式定義被更多土地上的用戶認可,中國星傳遞的早已不止是一款車型設計,更是中國汽車品牌的文化自信,是憑借“傳承文化+創新設計”的路徑,在全球汽車市場中走出一條屬于自主品牌的“高價值”之路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