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繼比亞迪、奇瑞和小鵬汽車等汽車集團之后,東風汽車成為最新一家加速進軍歐洲市場的中國汽車制造商,這些汽車集團均憑借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先進的技術和日益復雜的設計而逐漸占據市場。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重要企業,東風汽車針對歐洲市場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規劃,從銷量目標、產品布局到渠道建設,多維度發力以實現市場突破。
在銷量目標上,東風汽車設定了明確的增長路徑。據東風歐洲首席執行官謝謙在意大利都靈的公開演講透露,集團計劃在2025年將歐洲市場銷量提升兩倍,達到8萬輛,且這一銷量目標將在2026年繼續保持。

作為基礎,東風汽車今年在歐洲市場的預計銷量為2.5萬至3萬輛。不過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東風汽車在歐洲仍處于起步階段。根據Dataforce的數據,今年1月至8月,東風汽車在歐盟、英國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的汽車注冊量僅為1930輛。
東風汽車將通過三大品牌、十余款車型的矩陣,覆蓋歐洲市場多類需求。其中,東風品牌面向主流市場,提供高性價比車型;Voyah(嵐圖)品牌聚焦高端領域,主打豪華與科技屬性,對標歐洲本土高端車企;M-Hero()品牌則專注越野車型,填補歐洲市場中高端越野電動車的空白。
在動力選擇上,東風汽車采取長期聚焦純電、中期兼顧多元的策略。謝謙表示:“我們肯定會長期押注純電動汽車,但從中期來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混合動力汽車仍有一席之地。”
同時他也提到,在意大利、波蘭等部分歐洲國家,內燃機汽車依然擁有較高的市場需求,因此東風汽車不會過早放棄這類車型,而是根據不同國家的市場特點靈活調整產品結構,以更好地適應歐洲市場的多樣性。

目前,東風汽車在歐洲已建立170家經銷商的銷售網絡,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增至280家,覆蓋歐洲大部分國家。不過在市場布局初期,東風汽車將重點關注意大利、波蘭、德國和法國四大市場,這四個國家既是歐洲汽車消費的核心區域,也能對周邊市場形成輻射,為后續全面擴張打下基礎。
服務質量提升同樣被納入重點規劃,謝謙強調:“明年我們將致力于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經銷商網絡、銷售點和售后服務的質量。”通過優化服務體驗,東風汽車希望打破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性價比高但服務薄弱”的刻板印象,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對于海外市場發展的重要一步,本土化生產,東風汽車持謹慎且積極的態度。謝謙透露,東風汽車未來會考慮在歐洲建立裝配廠,但前提是實現銷量的持續增長。這一決策既符合汽車產業以銷定產的規律,也能避免過早投入帶來的成本風險,體現出東風汽車對歐洲市場的理性判斷。
除東風汽車外,比亞迪、奇瑞、重慶長安汽車、吉利汽車、蔚來汽車、上汽集團、小鵬汽車、浙江零跑科技等多家中國汽車制造商,也已根據自身優勢在歐洲市場展開布局,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協同開拓的局面。

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布局聚焦本土化生產與全市場覆蓋。目前,比亞迪正在匈牙利南部建設電動汽車工廠,預計2025年底投入生產,同時其位于土耳其的工廠計劃于2026年啟動生產。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在慕尼黑IAA移動汽車展上向路透社表示,比亞迪的汽車銷售已覆蓋歐洲大部分地區,且計劃到2028年實現歐洲大陸本地生產所有電動汽車,進一步深化在歐洲市場的本土化程度。
今年11月,奇瑞旗下運動型多用途汽車制造商Jetour將在波蘭推出三款內燃機SUV,正式進軍歐洲市場;此前,奇瑞已在英國推出奇瑞主品牌,并在西班牙、意大利、波蘭等六個歐洲市場推出Omoda和Jaecoo品牌,通過不同品牌定位覆蓋不同消費群體。
長安汽車于今年3月啟動歐洲業務,并計劃在今年進入歐洲大陸的10個市場。7月2日,長安汽車一位高管向路透社透露,為支持未來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公司計劃在歐洲建立工廠,目前正處于篩選工廠可能位置的階段,逐步推進本土化布局。
吉利計劃于2025年第四季度初在英國推出吉利主品牌,并同步推出電動EX5 SUV;此前,吉利已通過持股汽車制造商Lotus、沃爾沃汽車和Polestar,在歐洲市場建立了一定的業務基礎,此外,其旗下另外兩個中國品牌Zeekr和Lynk&Co也已在少數歐洲市場開展業務,形成多品牌協同發力的格局。

今年早些時候,蔚來宣布將于2025年第三季度在歐洲推出Firefly品牌的電動汽車;不過蔚來首席執行官李斌在四月份也坦言,由于銷售和服務網絡建設面臨挑戰,蔚來在歐洲市場的進展比預期緩慢,未來將針對性優化相關布局。
根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的數據,今年1月至7月,上汽集團在歐洲的銷量達到17.6415萬輛,占同期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英國汽車注冊總量的2.1%,其銷量主要來自MG Motor品牌和Maxus品牌,憑借經典品牌的市場認知度打開局面。
今年9月,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宣布,將從2025年第三季度開始,在奧地利格拉茨為小鵬汽車組裝兩款車型,供應歐洲市場;此外,小鵬汽車在6月表示,正與大眾汽車探索更多合作方向,雙方已在聯合采購、充電服務、不同車型開發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目前還在為大眾汽車開發先進芯片。同時,小鵬汽車已在多個歐洲市場啟動銷售,今年1月已正式進入英國市場。

同樣在9月,零跑科技在慕尼黑車展上推出一款全新掀背車型,豐富了其在歐洲市場的產品線;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科技部分股權由Stellantis持有,雙方還成立了合資企業(Stellantis持股51%),該合資企業賦予Stellantis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出口、銷售和制造零跑電動汽車的獨家權利,為零跑科技開拓歐洲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持。
從整體來看,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布局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多品牌分層覆蓋,從高端到主流、從純電到傳統動力,全面適配歐洲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二是本土化路徑多元,既有比亞迪、長安等規劃自建工廠的企業,也有小鵬依托合作工廠、零跑借力合資企業的模式,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優路徑;三是技術合作不斷深化,如小鵬與大眾在芯片、充電等領域的合作,體現出中國車企從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的升級趨勢。
隨著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持續深耕,未來歐洲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中國車企能否憑借產品、技術與服務的綜合優勢,進一步打破歐美品牌的壟斷格局,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