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習慣了做“原告”的新勢力法務部,突然接到了“嚴重虛假宣傳和知識產權侵權”的質詢,屢屢重拳出擊的它(們),這次究竟該如何回應?
事情發生在近日舉辦的2025長春航空展期間。彼時,理想汽車發布了含有“殲-20”“殲-10”“空警-500”等多種飛機形象與理想汽車車型同框的海報,由此引發了熱議。
就在包括筆者等大多數人都以為理想汽車搞了波大的跨界營銷之時,卻在網上看到一份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發布的質詢函。
該質詢函稱,“理想汽車為宣傳推廣‘理想’牌汽車所發布海報,在未經我方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殲-20’‘殲-10’‘空警-500’等多種飛機型號形象,并配以《與國同夢 與家同行》的宣傳主題,在多個傳播平臺傳播。理想汽車擅自使用中航飛機型號形象進行廣告宣傳的行為,侵犯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法權益,誤導了消費者的合法知情權,已經屬于嚴重虛假宣傳以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同時,函件要求理想汽車立即停止所有侵權內容傳播,刪除所有侵權內容并公開致歉。

對此,理想汽車向媒體表示,已通過非正式渠道收到函件圖片,對于主題海報的授權質疑高度重視,畢竟涉及航空相關議題,敏感性較強。在收到函件圖片后,理想汽車第一時間暫停了相關宣傳活動,同時主動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品牌運營管理中心及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建立聯系,展開溝通與核實工作。
經過筆者查詢,目前理想汽車的相關海報均已下架。從雙方的反應和應對來看,理想汽車此次大概率是沒有獲得對方的授權,而進行的一次“蹭機”宣傳。
或許,雙方仍在溝通和核實當中,總之目前還未看到理想汽車官方出來公開道歉。
何以“雙標”,難道是習慣了當“原告”?
那么沒有公開道歉的理想汽車,究竟在忙什么呢?
筆者看到的,是李想在忙著發微博,官宣首位代言人;是理想法務部一連好幾天連更了數份針對“網絡黑公關、黑水軍、自媒體”的維權“戰報”,可謂毫不手軟、重拳出擊。
當然,筆者也贊同理想汽車針對這些惡意抹黑、編造虛假信息者進行維權。但同時我們也在等待,理想汽車關于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的質詢,進行公開回應或是道歉。
如果像現在這樣當什么事兒都沒發生,或是等待熱度過去,那么是不是顯得有些“雙標”呢?好家伙,起訴自媒體時重拳出擊,被指虛假宣傳卻噤若寒蟬,這多少有些說不過去吧?
可能是雙方還在溝通,或許事件還會出現反轉?
亦或是“嚴重虛假宣傳和侵權”這頂帽子實在太重,理想汽車根本戴不起,也不敢戴?
筆者不禁想起了兩年前,一家名為“理想汽車貼膜工廠”的汽車貼膜店同樣因為侵權,收到了理想汽車長達690頁的民事起訴狀,并被索賠120萬元。
可見在應對侵權這件事兒上,理想汽車及其法務團隊是非常有經驗以及有耐心的。但能拿出690頁起訴狀的理想汽車,同樣因為侵權卻出不了一份道歉聲明?這不禁讓人有些不解。或許真如筆者猜測的那樣,經過雙方溝通和協商后,事情還有反轉的可能性?
總之,習慣了當“原告”的理想法務部,目前應該比較忙。
不止理想,涉及“虛假宣傳”多數車企都未回應
事實上,面對“虛假宣傳”的質疑,不止是理想,幾乎沒有一家車企敢于站出來回應。
9月份,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六部門這次的專項整治行動,并非僅僅針對網絡黑嘴、網絡水軍和黑公關,還包括針對汽車企業的亂象整治。
其中,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以及操縱機構或評測類賬號等搞虛假或不規范測評,引用、捏造虛假數據,選擇性披露銷售數據,巧立名目發布銷量排行等各種榜單。借助展會、論壇等行業活動及網絡營銷宣傳活動,制造、炒作話題,造成行業及社會不良影響等等,均已明確告知。
然而自通知下發以來,我們還沒有看到哪家車企敢于站出來回應,哪怕是表個態支持。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多少存在著類似的行為,造就了這一行業亂象的發生?
剛好,筆者昨日撰寫的《新車訂單通貨膨脹,誰是“罪魁禍首”?》一文中,也提到了類似的現象。因為大家或多或少都參與其中,又怎么可能站出來,表態回應?
這也難免網友會質疑車企們:“被侵權的時候喊得最大聲,自己侵權被發現的時候卻默不作聲。”
如此雙標,怎能服眾?
回到理想涉及侵權一事上,筆者最不能理解的是,這或許只是一場“營銷事故”,并沒有涉及到產品本身的問題,如果車企勇敢站出來大大方方承認,并公開道歉,其對消費者產生誤導的影響尚在可控范圍之內,事情也有可能得到好的解決。
可埋頭當什么事兒都沒發生,等待事件熱度消退或是轉移注意力,這樣的方式當真不可取。因為當企業的責任感和擔當無法呈現,消費者對于你這個品牌的信任感,自然也會大打折扣。屆時帶來的影響,或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