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20-30萬價格區間的車型,看作是中產階層的主流選擇,我們會發現,這個市場的SUV銷量占比51.8%,轎車占比僅有36.9%。如果按照動力形式來劃分,新能源車占比57.7%,純電動車占比40.2%,不含增程的插電混動車型僅占5.8%。
因此,在20萬級的汽車市場中,幾乎沒有見過哪臺插電混動轎車,能成為現象級的爆款車型。
但是,領克10 EM-P,限時價16.38萬-20.18萬,作為一款插電混動轎車,上市56分鐘,大定突破10,000臺。

這個級別優秀的新能源SUV很多,但優秀的新能源轎車很少,高端插混轎車,選擇更少。選擇之少,在于它難,難在它要既要布局混動,又要做好操控,既要做大空間,又要兼顧造型,并且所有這一切,還要在比SUV更小的、限制更多的空間內進行。因此,插混轎車,少是必然,車企的造車功底,就決定了它很難成為第一選擇。
那10 EM-P,為什么要做冷門市場,為什么能從冷門市場脫穎而出,如果看透當前20萬級市場格局,也就有了答案。

20萬級新能源市場,慘烈競爭中的機會
在主銷車型價格在18萬-25萬的新能源車市場中,目前最主要的用戶,都集中在兩類需求上:第一,是以家庭用車為主的空間舒適型SUV,比如比亞迪宋家族、零跑C系列和理想L6等;第二,是以個人用車為主的個性體驗型轎車,比如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小鵬P7等。
第一類需求的核心在于空間,它們提供的冰箱彩電大沙發,本質上都是以空間為基礎,向外延伸的場景與功能,同時,再通過這些配置營造強獲得感。第二類需求的核心在于體驗,個性張揚的外觀,第一梯隊的智能,夠酷的操控體驗,一起把情緒價值推到頂端。
兩種需求在最近幾年中,也有相互借鑒互相融合的趨勢:比如把空間利用率做到極致的純電轎車,比如在底盤上下大功夫的轎跑SUV等,但它們都沒能形成能夠引領趨勢的“第三類產品”。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市場需求已經基本定型了,反而是正在崛起的第二類需求中,藏著新的機會——因為這個需求下的用戶,很多都是被迫妥協者。
首先,這類需求的滿足者,目前都以純電轎車為主,部分車型實際續航還在300-400km之間,如果用戶不具備家充樁,補能體驗并不完美。這群用戶也想要不依賴公共充電樁的同類產品,但可惜市場上并沒有選擇。
其次,這個價位段的純電轎車,普遍通常會設置多檔配置階梯,最能提供情緒價值的配置,往往集中在最頂配的車型上,比如激光雷達、四驅系統等,很多用戶會因為預算原因,退而求其次,選擇入門款。
而這個痛點,就是領克10 EM-P所解決的。

起步即高配,一步給到位
20萬級新能源車,之前普遍通過電池包容量、四驅和兩驅、智駕高低配置、座椅功能來區分高低版本。
而領克10 EM-P本次SKU設計非常有趣:跟成本強相關的電池包容量和座椅功能依然是差異之一,但是,領克10 EM-P首次把四驅、激光雷達全部作為標準配置全系標配,25萬內的新能源車獨一份,真正做到“起步即高配”。

在豪華燃油轎車中,四驅是高配的專屬,然而在純電轎車中,四驅依然通常只給高配。因此四驅對很多純電轎車來說,其實是種壓力:頂配需要它來支撐定位,但它卻增加能耗,減少續航,所以就出現“性能講四驅,續航講兩驅”的尷尬情況。
然而四驅的價值,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標配四驅,既是對轎車操控優勢的放大,又是對行車安全的保障。
領克自誕生以來,操控就是品牌基因。領克03+打破了中國品牌做不了性能車的偏見,領克多年在賽車運動上的投入,也在持續反哺著民用產品。所以四驅在領克的轎車產品中,重要性尤其突出,不僅對操控體驗有重要提升,還能把濕地打滑,高速失穩扼殺在萌芽中。

那為什么領克10 EM-P有標配四驅的底氣呢?一方面,是插電混動方案,對能耗敏感度并不像純電那么強,另一方面,即使插混對能耗不敏感,領克的技術也將四驅能耗做到了極致。
領克10 EM-P的混動系統,通過一臺P4異步電機實現電四驅,在不需要P4電機參與驅動的時候,轉子不通電,感應磁場弱,基本實現0拖曳,這樣就減少了能耗。同時,異步電機天然就具備結構簡單,運行效率高的優勢,領克10 EM-P的P4電機,比行業主流水準減重5%,功率密度提升12%,因此,油耗僅比兩驅僅高0.16L/100km,最低荷電狀態下的CLTC油耗,也僅有4.2L/100km。真正做到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

除此之外,領克10 EM-P全系標配激光雷達,在啟用智能駕駛輔助的過程中,激光雷達能夠提供更豐富的信息,給車輛帶來更強的感知環境能力,從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而Ultra版本標配700TOPS算力的英偉達Thor芯片,也是Thor芯片首次出現在轎車產品上。
所以,為什么領克10 EM-P要做“起步即高配”,為什么要把激光雷達、四驅系統一步給到位?究其本質,就是因為這臺車的理念跟其他車不一樣,性能、智能和安全,這些在以往讓消費者糾結之后,被迫妥協的屬性,在領克10 EM-P這臺車上,它們都成為了統一的標準。
領克10EM-P,代表領克智能化2.0時代
過去,智能化體驗一直不是領克的強項,如果補齊智能化短板,會為領克的產品帶來哪些質變?領克900上市以來的表現,最有說服力。
從領克900開始,領克了實現智能進階:千里浩瀚H7正式落地,無論是高快NOA還是城市NOA,在智駕輔助體驗上都有質的飛躍,再加上領克900的自身優勢,迅速躋身全尺寸混動SUV銷量Top3。

而領克900的智能駕駛輔助的體驗,同樣也體現在領克10 EM-P上。與此同時,在智能座艙方面,領克10 EM-P還首搭了LYNK Flyme Auto 2座艙系統,使用了高通驍龍8295芯片,在智能座艙領域,領克也進入了頭部陣列。
為什么我們認為LYNK Flyme Auto 2座艙系統能稱頭部,因為如今智能座艙,競爭已經進入了全新維度。目前,在交互邏輯、語音交互、功能定義等方面,已經很難體現出不同座艙質的差異了,真正能體現出差異的地方,一個是生態,一個是AI。
Flyme Auto是為數不多,在生態上支持跨終端互聯,并且著重構建AI Agent生態的座艙。對領克10 EM-P的用戶來說,理論上只需要說出意圖,AI就能無縫編排、校驗并執行任務。比如,你在車內想要聽音樂,其他座艙你可能要考慮用哪個APP,是否有會員,是否有版權,而LYNK Flyme Auto 2的AI Agent,只需要你輸入指令就可以了。

寫在最后
領克品牌的用戶群體中,聚集著燃油車時代最熱愛駕駛的一批先鋒用戶。他們的升級換代需求,領克其實是最看重的。所以領克10 EM-P,就為這類需求打造的一款車,一臺以操控為核心,提供一步到位極致體驗的新時代插混轎車。
全系標配四驅系統,全系標配激光雷達,背后是領克10 EM-P對20萬級主流需求的重新塑造:安全、駕控和智能,都不應該分高低配。“起步即高配”在車圈并不新鮮,但是把哪些價值拿出來,給消費者做成標配,才是這臺車帶給行業的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