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狂攬42667臺訂單,讓預售價47.99萬元起極氪9X瞬間成為成都車展的“風暴中心”。一方面,這樣的成績刷新了豪華新能源SUV的預售紀錄,讓人感嘆極氪的爆發力;另一方面,質疑聲同樣迅速涌現。訂單是否包含蓄客?高價車型真的能被如此快速接受?它究竟是真正的需求爆發,還是一次營銷上的“數字游戲”?
對此,極氪高層曾對寰球汽車明確表示:“極氪9X的數據沒有問題。”極氪9X到底熱不熱?或許另一組佐證數據更能說明問題:預售48小時內,進店量同比增長20%;售價56.99萬元的Hyper版訂單占比高達70%。換句話說,即便撇開所謂的“爭議”,市場對極氪9X的熱情依然超出預期。對于一款起步接近50萬元的新能源SUV來說,這樣的表現本身就是現象級的。
也正是在這種“爭議與熱度并存”的氛圍下,極氪9X顯得格外不同。此前,寰球汽車在《技術躍遷的頂級之作,極氪9X絕對堪稱“一代車皇”》一文中就明確表示過,極氪9X進入“大車”江湖,不是來“補課”的,而是帶著對電混重新定義的技術哲學而來。它的到來,是一個新標準,也是一種新現象。
顧名思義,新標準代表著極氪9X在技術、產品與體系能力上的全面躍升:無論是電混方案、智能架構,還是豪華體驗,它都試圖建立新的參照系。而新現象則折射出消費邏輯的遷移——在50萬元以上的價格帶,用戶不再一味依賴“品牌標簽”來決策,而是愿意為技術的確定性、體驗的可靠性買單。一款50萬級的SUV能在短時間內收獲數萬訂單,本身就值得整個行業去細細體會。
底氣:極氪9X不怕比

要解釋極氪9X的底氣,最直觀的表達就是“不怕比”。表面看是堆料,往深里看是把“旗艦”的定義重寫了一遍。
技術底層先給出了答案。極氪9X首搭全球混動領域唯一的900V高壓架構,把原本屬于頂級純電的高壓快充能力帶入混動場景,全系可實現6C超快充,補能效率不用再靠“運氣”選樁。電驅層面,它使用全球首套混動兆瓦級電驅,零百加速最快3.1秒,把“旗艦SUV”的體感速度拽進百萬級超跑的區間。底盤側,全系標配閉式雙腔空氣懸架+雙閥CCD電磁減振,并把48V主動穩定桿引入中國品牌旗艦序列——這套思路與傳統超豪華的“路感處理邏輯”一脈相承,但響應維度更快、可調窗口更寬,既解決“大”的慣性問題,又保住“穩”的高級感。再往下,浩瀚AI數字底盤把機械結構與感知/決策閉環拉通,在抓地、側傾、俯仰與多路況識別上做到了“先感知后動作”,全地形能力對標攬勝這一類標桿就不再是口號。安全與算力維度,四大一體式集成安全結構把骨架做成“整體件”,車身扭轉剛度做到同級第一,同時配備面向L3的技術方案,既考慮今天的交付體驗,也給未來的功能開口留了足夠的“增長空間”。

這不是把配置表堆長,而是把“旗艦”的必要條件一次性補齊。傳統豪華品牌的經典路徑是“高標準+高選配+高溢價”,極氪9X的做法則是把關鍵能力“拉平到全系”,用戶不用被“可選即不可有”牽著走。豪華的門檻不在“貴不貴”,而在“敢不敢給確定性”。極氪9X的產品結構,說白了就是在用工程確定性替代營銷不確定性。
審美與觸感層面,極氪也沒有走“易辨識的大花活”。旗艦的質感本質上是“分寸感”與“秩序感”:大面積材質的天然紋理如何和電子界面共存,界面語言如何在強算力之下保持克制。北歐天然真木與Naim殿堂級音響并不是“符號學”,而是把“靜態的貴氣”和“動態的安靜”放在一條連貫的體驗鏈上。空間邏輯亦如此:座艙有效長度、二排腿部空間、頭部空間與后備廂體積做了“硬指標的越級”,行云座椅把“舒適”這件事從單排功能拓展到一、二、三排的全域一致性。對50萬元區間的用戶來說,這些不是“看得見的豪華”,而是“天天能感知的豪華”。
歸納一句話:極氪9X不怕比,因為它把“旗艦”的關鍵項——性能、能耗、底盤、智能、安全、舒適——都改成了“必修課”。當“必修課”足夠扎實,所謂“對標誰誰誰”就不再重要。
用心:讓“豪華”更有溫度

當然,豪華這件事,最難的不是“堆料”,而是讓用戶在整個使用周期里都能感受到被認真對待。而極氪9X想做的,不是把豪華變成“看上去很貴”,而是把它變成“用起來很安心”。正如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極氪科技副總裁林杰所說:“做豪華,產品是根本。如果離開了產品,肯定是很難去實現的。但是我們覺得,服務、用戶體驗也是要進一步提升的。”
在傳統豪華車體系里,“豪華=選裝+加價”幾乎是行業共識。品牌靠勢能維持毛利,用戶則被迫在復雜的配置表里做選擇。但今天的新能源用戶更在乎的是確定性和時間價值:他們要的是簡單、透明、零試錯。極氪9X就做了一些“逆向操作”,此前,極氪高層曾對寰球汽車透露:針對后排屏幕(消費者)不要可以退錢。這看似是一個細枝末節的距離,實則把豪華的邏輯反了過來——不是讓用戶被動適應廠商的標準,而是讓廠商去適應用戶的偏好。換句話說,豪華的核心從“附加值”變成了“尊重感”。

再看服務鏈路。極氪清楚地認識到,009等車型在產品上得到了認可,但服務體驗仍是短板。據了解,在渠道上,極氪已經形成了“分層布局”:一、二線城市以直營為主,發揮直達用戶、高效管控的優勢;三線城市則視情況采用直營與代理并行,利用經銷商的本地資源;四、五線市場則通過“領克經銷+極氪代理”的組合模式實現下沉,從而兼顧成本效率與服務覆蓋。無論哪種模式,價格、政策與用戶權益保持統一,確保體驗一致。在此基礎上,極氪還在組織管理和用戶關系上同步革新:銷售、交付、售后將被一體化打通,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全鏈路體驗;同時通過更多互動與反饋機制,讓用戶聲音直達團隊,形成從產品到服務的持續優化。

對于用戶而言,豪華不再是一次性消費,而是持續被照顧的安心感;對于極氪而言,這是一筆比“真木飾板”更大的投入,但卻能帶來更高的信任度。
最后,是體系支撐。極氪的底氣,來自于整個吉利體系的協同,沃爾沃在安全上的長期積累、路特斯在操控與輕量化上的能力、跨國研發和制造網絡的效率,構成了9X的現實支點。尤其在智駕上,極氪的進化速度已經進入行業第一梯隊,這并非依靠一個功能點,而是組織學習效率和數據閉環能力的體現。真正的豪華,正是這種“持續升級”的能力。
因此,當越來越多用戶選擇9X時,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他們不再為“身份標簽”買單,而是為確定性、透明度和進化能力買單。豪華從“炫耀的距離感”,變成了“每天都愿意使用的親近感”。
沖高:吉利的“大車”江湖

把極氪9X放回吉利的棋盤上看,它不是孤立的高地,而是一條“9系”山脈中的峰頂。今年以來,圍繞“臺州宣言”與“一個吉利”,吉利從組織、平臺到品牌做了系統重構,而“9系”是這次重構可見、可感、可成交的結果。
目前吉利的“9系”大單品已形成清晰的金字塔:銀河M9打底,覆蓋主流中產家庭的全能需求;領克900居中,兼顧家用與商務的多場景;極氪9X立于頂端,承擔尖端技術與旗艦豪華的展示窗口。價格帶分別覆蓋30萬、40萬與50萬+,不是“把貴的都堆在一起”,而是“以平臺與品牌差異化,完成橫向協同與縱向分層”。
很多人擔心“9系內部會互相打架”。但當你把“使用場景+品牌語言+價格帶”三件事擺在一起,就會發現這更像是“分兵把關”:銀河M9的關鍵詞是“家庭”,把空間效率、舒適便利與價值密度拉滿;領克900強調“全能”,在家用與商務之間建立更強的均衡;極氪9X強調“旗艦”,以技術與體驗的上限去定義“豪華的確定性”。它們不是在搶一個用戶,而是在重構一個結構——在30萬—50萬+的價格帶上,用清晰的分層把“量”與“質”同時守住。

把視角再拉遠一點。價格戰退潮,行業從“以價換量”轉向“以值取勝”。吉利把全年銷量目標從271萬上調到300萬,在總體盤子趨穩的情況下,要實現增量,僅靠走量型基礎車型很難,結構優化才是關鍵杠桿。“9系”的價值在于,它不是“數量的補課”,而是“結構的躍升”——它錨定利潤、品牌聲量與用戶結構,帶動整個體系的上行。更重要的是,這套動作讓“一個吉利”從口號變成流程:共享平臺、共享能力,但不共享模糊定位;品牌各司其職,但在大方向上協同奔跑。
回看極氪9X,它既是“9系天花板”,也是整條“9系”價值鏈的放大器。因為它把“技術—體驗—體系”的上限抬高,銀河與領克在向上看齊時就有了更清晰的參照。這不是“把對手當對標”,而是“把自家上限當標尺”。當一個集團內部形成這樣的正向循環,沖擊更高的位置就不再靠靈感或孤勇,而是靠系統的慣性與組織的合力。

結語:極氪9X之所以值得反復討論,是因為它同時滿足兩件常常難以兼得的事:一是把旗艦SUV的關鍵要素做到了“工程上的確定”;二是把豪華體驗做成了“體系上的確定”。前者是“新標準”,落在參數、平臺與件件有憑據的體驗上;后者是“新現象”,落在用戶為什么愿意在50萬元以上迅速下單這一層面上,因為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臺車,更是一整套可以信賴的長期關系。
從極氪到吉利,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單款產品的成功范式,而是一種能力結構的成形:技術可復用、體驗可復制、品牌可分層、組織可協同。等市場把這一切再驗證一輪之后,中國品牌在高端豪華SUV上的“想象力邊界”還會再往前推一大步。那時回頭看今天,極氪9X的意義大概會被總結成一句話:它不是“更貴”,而是“更穩”。穩在技術,穩在體驗,穩在體系,也穩在用戶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