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國際車展正如火如荼進行,新勢力品牌展臺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一邊是極氪9X預售發布會現場被圍得水泄不通,另一邊則是某些品牌展臺門可羅雀。
這種強烈反差,恰好與最新出爐的8月銷量榜單高度吻合。
9月1日,主要新勢力品牌如期公布8月銷量數據,仿佛生怕發晚了影響股價。
零跑汽車、小鵬汽車、蔚來不斷創造“歷史新高”,而曾經新勢力“一哥”理想汽車,則跌至第七,同比下滑超40%;極氪科技、鴻蒙智行則比較穩健。
01
零跑汽車單月交付5.71萬輛、同比大漲88.31%,再創交付量新高(僅有理想汽車在去年12月創紀錄的交付5.85萬輛能夠與之匹敵)。
金九銀十,讓”半價理想“打破理想汽車的紀錄不是難事。
正因如此,8月18日舉行的半年度業績電話會議上,零跑汽車已宣布將全年交付指引由50萬-60萬輛上調至58萬-65萬輛。
今年前8個月,零跑汽車已累計交付32.89萬輛,同比增長136.43%,已完成最新目標下限的56.7%。
這意味著,今年余下4個月,零跑汽車平均單月交付約6.3萬輛即可完成全年目標。
零跑汽車的突飛猛進,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產品定位準確性,在10萬-20萬元價格區間形成強市場競爭力。
02
相比之下,理想汽車8月僅交付2.85萬輛,同比大跌40.72%,環比下降7.17%,已經跌至銷量榜第七位。在“蔚小理零”這一初代上市新勢力小集團中,理想汽車已墊底。
今年1~8月,理想累計銷量26.32萬輛,同比下滑8.64%,成為少數累計銷量負增長的新勢力品牌。
—延伸閱讀—
小鵬小米造車扭虧在即,危機猶存
零跑汽車“啟示錄”
理想和純電,八字不合
曾經憑借一款理想ONE打天下的理想汽車,如今面臨產品戰略調整期的陣痛。理想i8作為品牌重要轉型產品,上市后反響平平。
或許因此,理想汽車在成都車展,也不如其他新勢力那般具有吸引力。以至于到了媒體日下午,理想汽車展臺看車者已寥寥,甚至不及對面的廣汽昊鉑。
在此之前,就有不少分析認為,理想汽車在產品迭代和市場競爭中反應遲緩,尤其是在純電領域的布局落后于競爭對手,加上營銷失誤,導致其在新能源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反而節節敗退。
03
與理想汽車“掉隊”相反,已經不被看好的蔚來,在8月新勢力陣營中十分亮眼。
蔚來8月交付3.13萬輛,同比大漲55.16%,環比增長近50%,創下品牌單月交付歷史新高。
其中,樂道品牌交付新車1.64萬輛,環比暴漲175%,成為蔚來銷量擔當。
這皆因面向主流市場、價格具有殺傷力的樂道L90,在上市后的首個完整月交付即突破萬輛,成為推動蔚來銷量增長的強勁動力。
蔚來的出色表現,與李斌近期的“降價求生”策略密切相關。已將電池租用方案價格降至30萬元的蔚來ES8,能給蔚來帶來新的奇跡嗎?
不過對于降價策略,不久前舉行用戶面對面活動中,李斌遭受老用戶“貼臉”質疑,甚至被怒懟蔚來保值率還不如倒閉的高合。
對此李斌坦言:“一些決策,會讓一部分用戶不滿,會讓一些用戶的利益受到影響”,但他也強調,把蔚來經營好,讓蔚來活下去,才是對80萬用戶最大的責任。
李斌這番表態背后,是蔚來對市場競爭殘酷性的清醒認知。通過調整價格策略和推出樂道品牌快速下探,蔚來正在尋找銷量與品牌之間的平衡點。
04
成都車展上,最為令人感到震撼的新勢力,非首次實現“五界十車”集體亮相的鴻蒙智行莫屬。
剛剛過去的8月,華為鴻蒙智行交付4.46萬輛,雖環比出現6.64%下滑,但仍保持32.29%的同比正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正在醞釀一套有別于HI模式和智選車(即鴻蒙智行)的全新車企合作模式。
據悉,這一新模式將由車企主導、華為深度嵌入,涉及智能開發、生態連接與市場規劃等多個維度。
早在今年上半年上海車展,余承東就表示打造“五界”即便強如華為,也已感到吃力。如今看來,華為已開始為其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分散精力,集中力量于自身的強項。
05
值得一提的是,極氪科技以大約200輛的微弱優勢,反超鴻蒙智行成為榜單第二。
正如開篇所說,在成都車展上開啟預售的極氪9X成為媒體日焦點,預售1小時訂單即突破4.3萬輛。
這款預售價47.99萬元起的豪華旗艦SUV,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甚至需要排隊才能與其近距離接觸。
從8月銷量數據來看,新勢力品牌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零跑、極氪科技、鴻蒙智行和小鵬組成的第一梯隊,月銷均已超過3.5萬輛;理想已陷入負增長局面,而埃安正靜待廣汽與華為合作破局,同時自己也在嘗試自救。
小米汽車8月交付量繼續維持在3萬+水平,累計交付突破21萬輛,但似乎與人們預期月銷快速突破5萬輛有一定差距。
此外,深藍汽車、嵐圖汽車、阿維塔等品牌也表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速均超過40%。
ViewsofAutosKline:
成都車展上,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遭受冷落。這種直觀的市場選擇,似乎預示著新勢力賽場上的選手們正在經歷一場沒有退路的淘汰賽。
隨著補貼效應遞減,2026年購置稅退坡和補貼可能停止,這也許是新勢力最后上岸的機會。
2025僅剩三分之一,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