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權益剝離、子品牌發布,蔚來的一系列動作為自己貼上了“背叛”老車主的標簽,但這恰恰可能是李斌做的最對的一件事。
“我們不是一家汽車公司,而是一家用戶企業。”李斌多年前為蔚來定下的基調言猶在耳。然而時過境遷,當2025年蔚來做出系列戰略調整時,卻在老車主群體中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降價、取消權益、推出售價更低的新品牌樂道,這一系列被質疑“背刺”老車主的舉措,反而可能是蔚來從理想化用戶烏托邦走向成熟商業實體的必經之路。
用戶企業的理想主義與現實困境
蔚來創立之初,李斌試圖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汽車品牌。NIO House、用戶信托委員會、NIO Day由用戶投票決定舉辦地,這一切構建了一個看似完美的用戶烏托邦。

蔚來確實收獲了驚人的用戶忠誠度。有的車主甚至自掏腰包為蔚來打廣告,推薦購車比例一度超過傳統豪華品牌。
但這種高成本運營的用戶生態難以持續。一座NIO House年租金可達數千萬元;終身免費換電權益在用戶基數擴大后成為沉重財務負擔;為老用戶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卻讓新用戶感受到“區別對待”。

2023年財報顯示,蔚來單車銷售成本仍高于銷售價格,每賣一輛車就虧損一筆。當資本市場遇冷,融資變得困難,蔚來不得不重新思考:用戶企業的內涵是否等于要一直滿足老用戶的需求?
戰略轉身,李斌的艱難抉擇
2025年,李斌做了一系列被冠以“背叛”之名的戰略調整。
全系車型降價3萬元,同時取消終身免費換電權益,改為付費套餐。5月發布新品牌“樂道”,主打20-30萬元家庭市場,與蔚來品牌形成區隔。

老用戶的不滿與新用戶的歡迎形成鮮明對比。一位ES8創始版車主表示:“感覺像被拋棄了,當初支持蔚來就是因為李斌說的用戶企業理念。”而一位剛訂購樂道的新用戶則說:“終于有一款買得起的蔚來了,配置和空間都很滿意。”

商業本質,從情感到理性的回歸
企業經營的本質是創造價值并獲取利潤,而非維持一段情感關系。所有企業最終都要回答一個問題:你的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蔚來的調整看似無情,實則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規模化是必然選擇。特斯拉之所以能持續降價,正得益于其全球年銷百萬輛的規模效應。

李斌的轉變顯示了他作為企業家的成熟:從追求用戶情感認同到關注企業健康運營;從打造理想化社區到構建市場化產品矩陣;從服務小眾精英到面向大眾市場。
平衡之道,新舊用戶之間的走鋼絲
滿足老用戶與吸引新用戶之間存在天然張力。過于照顧老用戶利益,會提高新用戶的入門門檻;一味迎合新用戶,又會傷害品牌最核心的支持者。

理想的用戶企業應該是一種動態平衡:尊重老用戶但不被其綁架;歡迎新用戶但不盲目妥協。蔚來正在學習這種平衡藝術:為老用戶提供換電權益折現方案,而非簡單取消;推出樂道品牌而非直接降低蔚來品牌定位;保持蔚來品牌的高端調性同時,通過子品牌擴大市場覆蓋面。
寫在最后
企業經營的本質不是維持一段永不分手的情感關系,而是持續創造價值。當李斌被部分老車主質疑時,恰恰可能是蔚來真正走向成熟的開端。
商業史上沒有一個企業能夠通過取悅一小部分用戶而實現大規模成功。真正的用戶企業不是永遠不讓人失望,而是在失望與希望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當蔚學會在情感與理性、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它或許才能真正成為一家既叫好又叫座的企業。畢竟,做生意不是稱兄道弟,而是理解市場、適應市場并最終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