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25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將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盛大開幕。作為國內四大A級車展之一,成都車展歷來是汽車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今年的展位圖有些不同尋常。去年還熱鬧非凡的16號豪車館,今年卻靜悄悄地進行了一場“大換血”。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蓮花跑車等傳統豪華品牌,竟然集體缺席了今年的展會。
從官方發布的展位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豪華品牌集體缺席本屆車展,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蓮花跑車等品牌不見了蹤影。這場靜悄悄的“撤退”,背后是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注:2024成都車展16號館

注:2025成都車展16號館
市場遇冷:豪華品牌為何集體“退展”?
說起豪華品牌缺席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它們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銷量數據顯示,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在華銷量同比下滑28%,這已經是該品牌連續第四年出現銷量下滑。更為慘淡的是瑪莎拉蒂,去年全年銷量僅為1209輛,同比暴跌58%,超豪華車進口量自2023年以來持續下滑,且在2024年呈現加速下降趨勢,到2025年上半年仍未見好轉跡象。
銷量的持續下滑直接導致這些品牌的市場預算緊縮,而參加成都車展的成本可能高達上千萬元,當投入產出比不再符合預期時,撤退便成了必然選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主品牌的表現卻可圈可點:比亞迪繼續獨占9號館,設置“天神之眼”智能駕駛動態演示區與“兆瓦閃充”技術專區;奇瑞占據10號館,展示最新新能源技術與車型;汽車則包下11號館,帶來全新的智能化體驗。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市場表現,清晰地反映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格局變化。曾經高高在上的傳統豪華品牌,正在失去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而國產自主品牌則憑借產品力與創新技術,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自主品牌崛起:從“陪跑”到“主場”
與傳統豪華品牌節節敗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主品牌與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本屆成都車展上,比亞迪、奇瑞、長安等自主品牌紛紛包下整個展館,展示出強大的產品實力與市場信心。比亞迪不僅繼續“霸占”9號館,還在室外展區打造了智能化街區,設置仰望U8應急浮水、天神之眼領航輔助等全場景互動體驗,展現出技術創新實力。
鴻蒙智行攜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品牌集體亮相,占據3000平方米展區,帶來全新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小米汽車作為行業新軍,也在本次車展上占據了顯著位置,展示其最新的科技成果。寧德時代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亮相,更進一步凸顯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成熟與完善。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2025年已突破55%,西部市場增速更是高達15%,成都作為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核心城市,自然成為了自主品牌展示實力的最佳舞臺。這些品牌不僅在銷量上實現了對傳統豪華品牌的反超,更在產品力、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方面展現出明顯優勢,重新定義了豪華汽車的內涵。

消費觀念變了:從“看重車標”到“看重體驗”
從傳統豪華到新式豪華,中國消費者對車的態度,這些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很多人買車首先看的是車標,開一輛傳統豪華車,意味著成功和地位。那時候,車的品牌價值遠遠超過了使用價值。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這輛車智能駕駛好不好用?車機系統流不流暢?充電方不方便?使用成本高不高?這種消費觀念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普通消費者中間,連高端消費群體也開始轉變。他們不再愿意為虛無的品牌溢價買單,而是更看重產品帶來的實際價值。
伴隨著傳統豪華品牌的光環正在逐漸消退,蔚來等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在內飾質感和科技配置上都不輸傳統豪華品牌,而價格卻更具優勢時,消費者的選擇自然就發生了變化。車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變成了提供“更好使用體驗”的智能工具。這種消費理念的變革,正在重塑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

當曾經占據中心位置的跨國豪華品牌悄然退場,自主品牌穩居舞臺中央。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展位調整,而是一個時代的更迭。從盲目崇拜國外品牌到理性認可國產技術,從追求身份象征到注重實用價值,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在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