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現在網上的報價很亂,同樣一臺車,有的報價特別貴,有的則是特別便宜,特別是一些二網的報價堪稱勁爆,所以你是不是也疑惑,二網的價格為什么比4S店低那么多,能不能在二網去買車……關于這方面的問題,今天咱們就好好的聊一聊。
以前大家買車都是去4S店,也都知道很多品牌的4S店會開好幾家,他會到這幾家去比一下,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很多人買車不只是去4S店,但是大家也會頭疼,到底去哪邊買,才既不會被坑,又能拿到更好的價格?
實際上,現在看起來好像買車的形式比以往多很多,但是這些形式只是被放在網上,以前也一直都存在。
本質上來講,所謂的二網也分兩類,第一類是批發給外地,第二類是本地的經銷商做批發,基于4S店來講,他更希望是車留在本地賣,如果是我本店賣出去的,那我可能想盡一切方法能夠讓你回到我的店來保養、維修、買保險等等,這樣能賺更多的錢,但不管什么樣的銷售形式,都是一個利益驅動。
并且,有些二網是只做本市,你在買車的時候,可能會要求你在本地上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二網也是從4S店提車,相當于幫4S店做分銷,如果一個品牌在當地就那么兩三家經銷商,那客戶上本地牌照,至少還有50%或者33%的幾率能回到自己店里面來做維修保養,如果你要是賣到外市或者外省的話,那幾乎就沒有再回到這里的可能性。
還有一個就是防止竄貨,因為比方講南京跟上海的一些暢銷車型,進貨價就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因為上海牌照特別貴,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就比其他城市要高,再一個是上海市場里的其他品牌,有一段時間在做區域的補貼,那這個品牌肯定也要跟進,自然拿貨價又降低一些,賣到外地也就能多賺一些,所以大多數品牌還是會做區域管控,防止串貨。
當然,有些品牌是直接不讓串貨,有些也會給4S店一些串貨的額度,因為每一家品牌其實最在乎除所謂的訂單量,還在乎當地的市占率,比方說一個城市里,本品牌的車輛上牌數量是多少,廠家可以通過一些相關的付費的機構調到數據,防止本品牌車輛過多的串貨到外地,所以嚴控本地上牌量。
那么,一臺車能不能賣到外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這臺車利潤高不高,如果說一個二級經銷商告訴你,可以從外省調貨,并且價格比本地還能再便宜幾萬塊錢,那他只能從其他地方克扣。
但是,有一種情況是例外,就比如有的經銷商,天生也完不成任務,就是死豬不怕熱水燙,他也不在乎這些KPI指標,反正該扣就扣,甚至區域經理都已經扣的實在沒什么可扣了,這時候他也會出面,去幫經銷商跟廠家說幾句話,寫封業務郵件,相應的就免個責,因為經銷商再不救一下就要GG了,而這時候就可能出現特別低價的車源,但大多數人(甚至二級經銷商)都拿不到相對應的資源和信息。
很多消費者應該看過,有些車商在報價的時候,會寫上包牌包稅幾個字,甚至直接就是告訴你,這車我已經上過牌了,相當于一臺全新的二手車賣給你,這時候有些人就比較擔心質保和扯皮的問題,但是又架不住這種車的價格確實給力,買這一類車要注意些什么,我給各位舉幾個例子。
前段時間,有一批大概3000臺的廠家車源,然后有一個大的經銷商,等于說是把貨給吃下來,他吃進這批車源以后,相當于就是一級代理,然后再分批去賣給一些小的分銷商,也就是二網或者是二手車商,那么誰有錢買過來,就可以去倒騰,這批車等于這一級代理商統一上過發票的,為什么統一上過發票,因為這款車是在售車型,他上完發票之后,相當于就是按照二手車來賣,只不過在宣傳的過程當中,車商會告訴你這是一個準新車,或者就告訴你是新車,因為那個座椅套、車身膜什么的都沒有撕,但是就由于這車屬于在售車型,為了不去擾亂4S店的新車的價格,所以就只能當二手車去賣,各位買這種車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這一點,它看上去是二手車,實際上是新車,還是比較有性價比的。
再說一個,就是廠家的老庫存,就等于出廠之后一直放著沒賣掉,手續完整,然后你開發票、
出保險、交購置稅、正常上牌,價格也很便宜,像這一類的車子就看個人想法,你如果覺得停產的車子將來維修保養不方便,那你就別買,也有人覺得說這錢花得值,也無所謂車子后期養護,反正找修理廠去弄就行,那你可以買。